本網(wǎng)訊 退役軍人、血站工作者、丈夫父親,看似普通的職業(yè)、普通的身份,但卻做出不普通的事,他就是我們的英雄。全國第7400例,安徽省第130例,阜陽市第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王偉。
作為一名安徽省阜陽市中心血站的職工,王偉深知血液的重要性,每次當血液告急時,他總會及時伸出胳膊,至今他全血獻血量達到6000毫升,機采血小板達到18個治療量。曾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這也是無償獻血的最高榮譽。2012年王偉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沒想到,6年后這份愛心得到了回應。當接到安徽省阜陽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被告知自己與一位地中海貧血癥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后,王偉毫不猶豫地同意了。當時,因為意外,他的腳受傷了,半月板撕裂,為了讓體檢合格,王偉停用了藥物。
“我一直等待著病人的召喚,接到電話后十分高興,奉獻愛心是我一生的愿望。”
作為安徽省阜陽市中心血站獻血科副科長,他深知健康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奉獻自己奉獻愛心的責任感讓他選擇義無反顧。作為丈夫父親,詢問家人得到的是滿滿的支持與信賴。
6月10日上午,在安徽省阜陽市中心血站舉行了歡送儀式,安徽省阜陽市紅十字會、安徽省阜陽市血站等人員親自陪同前往合肥。6月15日上午正式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這幾日里王偉得到了很多領導的重視,親自來到安徽省立醫(yī)院關心慰問。省市紅十字會、市衛(wèi)計委、市中心血站……他們的到來是對王偉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行為最好的肯定與贊揚。
安徽省立醫(yī)院采集室內(nèi),王偉信心滿滿,嘴里一直念叨著醫(yī)生一定要多采集些,一定要讓足夠的孩子使用。九點二十左右,王偉正式開始造血干細胞采集,雙臂插入軟性針管,血液流入儀器內(nèi)分離出造血干細胞。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采集,108毫升造血干細胞成功采集。兩個多小時的采集王偉并沒有一絲不適,而是與大家聊天談笑。他的歡笑感染了我們,讓我們消除了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疑惑與不解。所以說,捐獻造血干細胞不是件痛苦的事,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捐獻造血干細胞中去。

“看著殷紅的血液從自己的身體流出,我感覺到,如果可以用自己的愛心,讓一個年輕的生命能夠延續(xù)下去,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我想這些是值得的。”王偉說。
6000多毫升獻血量,18個治療量機采血小板,208毫升造血干細胞,全來自王偉的體內(nèi)。而這些又間接或直接救護了多少生命。像他的名字一樣,“王偉”一個偉大的人,我們的英雄,安徽阜陽的驕傲,血站的驕傲。(楊歡 李雯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