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yè)文化傳播網訊 連日來,隨著復工復產的全面推進,在浙江省東陽市明堂紅木家俱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生產車間,一臺臺自動化設備正開足馬力生產,拉槽、打眼等工序一氣呵成,在現場,操作工人屈指可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智能制造,不只是簡單的‘機器換人’。”明堂紅木總經理張向榮坦言,在推動“機器換人”“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明堂紅木也走了不少彎路。
早在2008年,明堂紅木即引入了自動化設備,率先對木工、開料車間進行初級流水線改造,成為東陽市紅木家具行業(yè)首個實行車間流水線作業(yè)改造的企業(yè),以提高生產效率。但在銷售渠道并未全面打通的那些年,這些自動化設備顯得有點“大材小用”。在此后十年里,明堂紅木不斷提升內功。明堂的產品出現在G20杭州峰會、金磚廈門峰會、上合青島峰會、第七屆世界軍運會等國家主場外交的場合;與此同時,全國200多個專賣店成為展示銷售產品的窗口,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提升產能和品質更顯迫切。
近兩年,明堂紅木通過深入優(yōu)化工藝設計模式,引進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導入規(guī)范管理系統(tǒng)及ERP系統(tǒng),以“部件標準化、設備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為實施路徑,“更快的交期、更優(yōu)的成本,更好的品質”智能制造體系正雛形初現。原先依靠人工反復打磨操作的木工工序,如今通過自動化設備都能輕松完成。制作一張沙發(fā),手工制作只需3張圖紙,自動化則需要70張。看似更加繁復的背后,是對部件的標準化、生產的穩(wěn)定性,即使是剛入行的學徒,也能看懂圖紙來操作。
在智能制造的打造過程中,明堂紅木的銷售路徑也更為清晰:保留慢工出細活的生產線,滿足收藏級客戶的需求;另一部分,通過智能制造提高產能,滿足大眾化市場的需求。
多年來,明堂紅木不斷創(chuàng)新運營模式,在品牌發(fā)展建設、人力資源儲備、核心產品創(chuàng)新、經銷渠道布局、廠區(qū)硬件建設等各個方面均已取得長足的發(fā)展,締造了一支由陸光正、夏浪等人組成的大師級設計顧問團隊。設計作品屢獲大獎,例如,現有作品“和諧中華沙發(fā)”在建國60多年以來首次舉辦的中國木雕藝術精品展中榮獲“盛世天工”金獎。
作為品質卓越的家具整體解決專家,明堂將始終專注于為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士和家庭提供高品味、人性化、環(huán)保型的家具產品,全程滿意服務,延伸家居生活夢想,為打造“傳世品質,智慧明堂”作出最完美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