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隋唐長安城研究暨《唐長安城坊古今注》座談會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召開,該座談會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與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聯(lián)合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參加座談會。

“崔凱所作的此部《唐長安城坊古今注》,主要從坊名解釋、古今地址對照、附考、坊中詩四個角度來對唐長安城郭城的各個里坊進行注解。”翻開《唐長安城坊古今注》,序一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考古學家安家瑤如此寫道,這對一名非考古專業(yè)的學者來說,如非出于赤誠的熱愛、擁有堅毅的耐力,可以說是難以完成的一項艱巨任務。
“崔凱與他的學術團隊堅守學術、甘坐‘冷板凳’,帶領團隊立足長安,潛心研究長安,這種精神和堅持是學校‘學術立校、自強報國’辦學理念的真實體現(xiàn),也體現(xiàn)了建大學人敢于擔當?shù)膶W術情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雷鵬表示。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副總經理閆向東說,崔凱跟隨導師王樹聲教授長期從事中國本土城市歷史與規(guī)劃經驗研究,具有扎實的學術功底和踏實的治學精神,《唐長安城坊古今注》以其學術性與通俗性入選第一批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學術通俗讀物實至名歸,出版后引起了良好的學界與社會反響,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會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國城鄉(xiāng)建設與文化傳承研究院研究員崔凱向與會嘉賓作了《唐長安城坊古今注》編寫情況的匯報,并分享了該書著作過程中的研究心得。“在做這項研究的過程中,每一處地點我都會現(xiàn)場踏勘,很多時候是騎著共享單車對照遙感影像尋找參考點,感受城市地形變化,唐代的故址現(xiàn)在或是高樓大廈,或是一馬平川的道路,或是成片的景觀綠化帶,留下的只有大的地勢和地形。在千余年的演變中,繁盛—沒落—繁盛的落差對比,讓人唏噓不已。”崔凱笑著道,我曾經開玩笑說,如果有穿越,那么今天的西安當是最容易穿越的城市,因為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都藏著唐代的故事。
專家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安家瑤與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國家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呂舟在北京分別作視頻發(fā)言。安家瑤表示,崔凱是我國長安研究領域年輕一代的代表,《唐長安城坊古今注》是不同學科交融互鑒的典型示范成果,充分說明長安學研究在新時代后繼有人;呂舟表示,《唐長安城坊古今注》以學科交叉視野,綜合運用歷史、考古、文獻、文學等領域的經典資料,在對“古”進行研究的同時,更多以“今”的視角關注長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西安市文物局原總工程師韓保全,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西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浩,中國唐史學會會長、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拜根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隋唐長安城研究專家龔國強等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唐長安城坊古今注》進行了研討,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該成果以本土城市視野,立足古都西安的厚重歷史積淀,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式研究、闡釋長安,對于新時代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傳承延續(xù)長安學脈,開創(chuàng)長安研究的新視野與新領域具有一定的價值與意義。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潔) |